首页

sm女王圣水调教

时间:2025-05-24 15:33:39 作者:市场监管总局:加强公用事业领域反垄断监管执法 浏览量:47404

  中新社香港7月30日电 题:一个时代的回响——探访香港星级录音室

  中新社记者韩星童

  雅旺录音室Studio A(俗称A房)控制室内一片寂静,混音师坐在颇有年代感的混音台前,收到玻璃门那侧示范歌手已准备好的信号后,她按下录音键,《小城大事》前奏透过室内环绕的音箱响起,一个粤语流行歌的黄金时代扑面而来。

7月29日,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举行传媒预览,让传媒体走进香港雅旺录音室。图为现场进行模拟歌曲录音。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摄

  日前,中新社记者跟随《做一分钟巨星》雅旺录音室媒体导赏团来到这间香港备受推崇的专业录音室。

  担任导赏员的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学生李襄渝告诉记者,张国荣去世后,他所属的环球唱片发行了他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《一切随风》,其中唯一一首英文歌《I Honestly Love You》,正是在A房钢琴伴奏下完成录音。

  “边弹琴边录音很少见,但最后(张国荣与伴奏)合作无间,四五遍就搞定。”李襄渝说,这离不开录音室的精心设计及顶级设备的助力。据悉,雅旺录音室于1983年设立,由国际知名音响师汤姆·海德利 (Tom Hidley)设计。记者在李襄渝的提示下仔细打量,室内选用多种隔音材料,包括木板、隔音棉等,对楼层高度、假天花倾斜设计等亦十分讲究,务求达到“高音甜、中音准、低音劲”的效果。

  雅旺录音室也由此见证着无数经典歌曲的诞生。多位炙手可热的巨星都曾在此留下声音或身影,除了上文提及的张国荣,亦有本地乐坛传奇人物陈百强、梅艳芳和罗文;20世纪90年代的歌手郭富城、黎明、林忆莲和王菲;千禧年代的乐坛实力派容祖儿和陈奕迅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雅旺录音室至今仍保存着不少香港流行乐坛的“文物”,包括张国荣《追》《今生今世》等歌曲的珍贵母带。

  用李襄渝的话说,从这里走出来的“粒粒(个个)都是巨星”。她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发行于1987年的唱片《地球大合唱》和录制照片。照片中,张国荣、张学友、许冠杰、梅艳芳、叶倩文等群星在A房内围成半弧而站,戴着耳机全情投入地献唱。

  后来香港流行文化光辉不再,雅旺录音室也逐渐衰落,曾一度面临结业,但最终在新投资者的帮助下得以保留,并重新装修及升级录音器材。早前,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(康文署)主办《做一分钟巨星》雅旺录音室导赏团,作为香港流行文化节2024的活动之一,未料公众反应空前热烈,因此康文署决定8月10日起再加开24团。

  参与导赏团的公众除了认识录音室的历史,了解其建筑及声乐设计细节和背后故事,还可以在专业混音师的协助下“试咪(试麦)”,从包含不同年代经典歌曲的清单中选一首试唱,如巨星般在录音室使用高规格的器材录唱,即场录制一分钟的歌曲选段,体验录音过程。

  A房的中间有一个位置,踩上去稍稍听到木板松动的声音,这便是“靓声点”,录音最常站在这个位置上。站在这里望向控制室方向,看着张国荣、梅艳芳当年录音时看着的景观,仿佛置身粤语歌最辉煌的年代,倾听属于那个年代的千千阙歌。(完)

【编辑:李岩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郑永年:中国经济必须乐观,也有理由乐观

上海10月19日电 (记者 姜煜)“2024全球数商大会”19日在上海举办。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在大会上表示,国家数据局将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,明确发展目标、建设方向和整体布局,加快建立国家数据标准体系,推动数据市场设施互联、信息互通,为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筑牢屏障。

全球地热领域首项行业标准发布 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

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的目标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下实现的。越是风高浪急,越要以更大的勇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,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动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。

福建湄洲岛三岁“打鼓萌娃”精通锣鼓 跟着戏班演出

除此以外,该馆正在展览的“线走丰姿——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”也于3月26日调陈上新,新上展品13件/套均为明清时期著名书家代表作。其中,明代祝允明草书《咏怀古迹五首》卷、文徵明行书李白诗卷为首次亮相;另有明代文徵明楷书《常清静经》册、赵宧光篆书七言诗句轴、董其昌行书临实际禅师碑帖轴,清代傅山草书七绝诗轴、金农隶书《憺道人梅花歌》轴、何绍基行书苏轼《书求墨》轴等兼具艺术审美、学术研究价值的精品力作与观众见面。(完)

中国海警舰艇编队在钓鱼岛领海巡航

随着秋冬季节到来,近日包括流感、肺炎支原体感染、细菌感染等多种类型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有所增加。怎样甄别不同的呼吸道疾病?“一老一小”如何科学应对?针对公众热点关切,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组织医学专家接受采访。

中国拟立能源法 保障能源安全促可持续发展

据了解,20多年前,吴家芳和老伴买来国旗,在自家小院竖起旗杆,挂起了国旗。20多年从未间断。老伴前两年去世后,吴家芳老人将老伴悬挂国旗的这一传统延续了下来。老人告诉记者,自己和新中国同岁,见证了祖国75年来的沧桑巨变,现在升挂国旗是家里最重要、最神圣的事情。(贾楠 夏雷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